您好,

学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学会新闻

国医大师王琦:《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发布时间:2018-07-18 阅读量:2212 来源:信息中心


 

尊敬的马局长、佘部长、李局长、陈凯先院士、张伯礼院士,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每逢开会致辞,很多时候大家都很喜欢⽤“群贤毕⾄,少长咸集”来形容会议规模之大,景况之盛,这句话来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已经有1700多年了。我们今天就在书圣王羲之的家乡召开《世界中医药》杂志第三届编委会,让我们有机会来领略中华文明的灿烂文化,我们要感谢世界中联组织的这次会议,也感谢鲁南制药对会议的⽀持。


    我是《世界中医药》杂志的老编委,记得2006年杂志刚创刊的时候,我曾跟振吉局⻓、金明社长讨论杂志怎么布局谋篇,转眼间一晃过去了12年,这本杂志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已到“亭亭玉立”艳世人,所以我们应该为她的美丽健康成长来鼓掌致意!


    我认为,要办好一个杂志,应该有三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文章的创新、引领性,文章的实用性,及杂志的影响力。而要做到这几点,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稿件要有好的素材原料,一是编辑精细的遴选和加工。而这个素材,来源于我们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源于我们科研原创的成果。凭心⽽论,这些年通过做项目、做973、做临床基地,我们队伍的整体水平确实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在大科学、大医学、大中医的背景下审视自己,我们的理论产出还不足,对新事物的解释力还不强,服务总量还不够,认同程度还不高,甚至有时还比较窘迫,有的时候还有一些虚胖。比如说我们有350多个的优势病种,在哪里?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临床现状就不是这个困惑的局面了。我说这些话呢,大家别不高兴,国务院有的文件比我说的更严重,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医的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过了七年以后,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的文件中指出,“中医药资源总量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听了这些实在让人汗颜、坐立不安。


    有人说特朗普是商人,而且是反复无常,但我说特朗普是我们的好教员,这次贸易战拿捏了我们一把,把我们捏疼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我们才发现自己还很虚弱,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还不行。我们可以说中医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说有五千年的历史, 但一定不要把自己给说晕了。我们不要总是抱怨外部的环境,现在中医外部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习总书记多次讲话和指示,给中医药高度的评价,把中医药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地位。五年来中央层面的文件涉及到中医药的有80多份,31个省份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文件达110多份,中央财政投资400亿元支持中医药,又出台了中医法,发布了白皮书。那么现在有这么好的外部环境,而我们发展的并不理想,中医人要给自⼰辨证论治了。只有找到自己的痛点,反思自己的弱点,才能走向新起点,才能迈向制高点。


    我们的学术水平,我们的服务水平,不能自说自夸,要敢于接受第三方评价。我们的科研成果,我们的临床疗效,要使中医信,西医信,中国人信,外国人信,这样才能意气风发的走向世界。外部环境 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时代,智能化时代,所以我们的传承工作要向现代转型,要创新,这是毫无疑义的,一点也不能犹豫。但是我们转型不能转基因,创新不能忘传承。传承是源头、是根本,创新是发展、是延伸,所以我们要坚持中医的主体思维、主体学术,传要传其魂、传其真、传其人、传其世,承要承其道、承其术、承其用、承其新。


    中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中医人不乏勇气、不乏自信、不乏智慧,我想我们一定能够卧薪尝胆、团结⼀心、砥砺前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