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权威期刊刊登研究!散寒化湿颗粒治疗新冠的机制被揭示

发布时间:2024-07-31 阅读量:75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7月24日,由中国工程院主管的权威期刊《工程(英文)》(Engineering)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散寒化湿颗粒及其活性成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抗病毒/抗炎作用》的研究文章。该研究使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LTQ-Orbitrap-MS)和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等技术手段,从散寒化湿颗粒中发现了主要的潜在抗病毒化合物一一紫花前胡苷,其主要作用于冠状病毒3C样蛋白酶靶点(3CLPro),发挥抗病毒作用,进一步通过氢氘交换质谱和分子对接明确了其结合3CLPro靶点的关键残基。研究还进一步在非洲绿猴肾细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真病毒(SARS-CoV-2)的体外实验上发现紫花前胡苷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

       2020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在湖北武汉抗疫前线根据多年中医临床经验,结合地域气候特点、患病人群临床特征研制出中药通治方——寒湿疫方(又称“武汉抗疫一号方”)。寒湿疫方于2022年10月获批上市(上市名称为“散寒化湿颗粒”),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轻型和中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患者。散寒化湿颗粒在救治COVID-19患者中显示出很好的临床效果,然而其作用机制和有效成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该项研究中,通过多种体内和体外模型评估了散寒化湿颗粒的抗病毒和抗炎特性。随后通过快速液相-复合型电场轨道阱回旋共振质谱分析系统技术表征其入血、入肺和入便成分,通过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等实验手段靶向于5个治疗COVID-19的关键靶点(hACE2、RBD、3CLPro、PLPro和TMPRSS2),以发现并阐明潜在有效化合物的抗病毒机制。此外,这些活性化合物的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进一步验证。

       非洲绿猴肾细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体外实验表明,散寒化湿颗粒可明显抑制病毒的入侵和增殖。小鼠滴鼻感染假病毒颗粒的体内实验也进一步表明散寒化湿颗粒能够抑制病毒的入侵。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模型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模型(RAW264.7细胞模型)证实了散寒化湿颗粒在体内和体外的强效抗炎作用。

       上述实验证明,散寒化湿颗粒具有抑制病毒侵袭和增殖的能力,并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紫花前胡苷是一种在散寒化湿颗粒中发现的化合物,通过抑制3CLPro发挥抗病毒作用。研究结果为解读其治疗COVID-19的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有助于更广泛地了解其治疗潜力。

       该研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等多个国内机构共同协作完成,并依托科技部“寒湿疫方治疗新冠肺炎作用机制的国际合作研究”专项,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在散寒化湿颗粒的物质基础方面深入合作,该研究是中奥合作的重要成果。